冷门专业赛道竞争少,深耕下去,你就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
今年北大的冷门专业被嫌弃,
比如北大提前批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内蒙古遭遇0投档。
在广东、江苏和陕西征集志愿通知里,北大的名字又出现了。
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 —— 历史类补录朝鲜语、印地语,物理类补录阿拉伯语,都是小语种专业。
这让我想起之前北大一个更冷门的专业——古生物专业。
这个专业曾经因为一张毕业照,刷爆了网络——北京大学 2010 级古生物专业合影,只有一个学生:薛逸凡。
一、9年只招到6个人的 "神仙专业"
这个被网友调侃 “一人请假全系放假,老师请假得找学生批准” 的专业,确实透着股神奇劲儿。
从 2008 年成立到 2016 年,9 年时间里北大古生物专业只招到 6 个学生,平均一年连一个人都凑不齐,有几年甚至直接 “招空”,整个专业连个新生都没有。
说起来好笑,但真要让自家孩子选这样的专业,估计不少家长得连夜阻止。
我一开始也犯嘀咕,这么冷门的专业,学出来能干啥?
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些 “孤独的学霸” 过得可比想象中顺多了。
二、冷门专业里的 “隐藏机会”
古生物这专业看着 “偏门”,其实是实打实的 “跨学科王者”。学生得学地质学、生物学,还得懂考古,课程表上既有《古脊椎动物学》《地层学》,也有《分子生物学》《生物信息学》。
能坚持下来的孩子,知识面广得惊人,逻辑思维更是被练得超强。
正因为太稀缺,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反而成了 “香饽饽”。
开头那张单人毕业照的主角薛逸凡,后来去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,成了准博士。
她的学弟安永睿直接保研北大读博;第一届学生张博然还被美国伯克利大学邀请去深造。
他们不仅没被 “冷门” 拖累,反而因为专业的独特性,拿到了很多热门专业学生挤破头都得不到的机会。
有家长朋友跟我吐槽:“现在孩子都盯着计算机、金融,报的人太多,反而不好找工作。”
这话真说到了点子上 —— 热门专业人才扎堆,有时候反而竞争惨烈;那些看着冷清的专业,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机会。
三、给家长的几点思考
就像古生物学,毕业生能去石油、煤炭、国土资源这些部门,都是别人眼里的 “铁饭碗”“金饭碗”。
而且因为全国每年就培养这么几个人,根本不用担心失业,甚至还会被单位当成 “宝贝” 供着。
薛逸凡能在这个专业坚持下来,靠的就是打心底里的喜欢。她从小就迷恐龙,高考填志愿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没人报的专业。
大学四年,她跟着老师跑遍全国找化石,在实验室里对着显微镜观察化石结构,哪怕整个专业就自己一个人,也从没觉得孤单。
现在很多家长总怕孩子选冷门专业吃亏,可看看北大古生物专业的这些学生,他们走的路虽然人少,却每一步都走得很稳。
其实给孩子选专业,真不用一听到 “冷门” 就摇头。先弄明白这个专业学什么、将来能做什么,比盲目追热门靠谱多了。
就像古生物学,看着偏,可学出来能进科研机构、自然资源部门,甚至去博物馆当专家,都是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。
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。
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按我们的想法活,而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路。
薛逸凡要是没那份对古生物的热爱,恐怕也撑不过那些一个人上自习、一个人做实验的日子。
四、不随波逐流的勇气最珍贵
现在的社会太喜欢追风口,总觉得计算机、金融才是好出路,可风口上的人太多,挤着挤着就容易摔下来。
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冷清的领域,因为竞争者少,只要孩子能沉下心钻进去,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绩。
这个世界需要千篇一律的成功,更需要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。
那些在冷门专业里坚持的孩子,或许正在悄悄书写着别人想不到的未来。
不过这里也要提醒下,如果你的家庭并不富裕,冷门专业可能不太适合,贫困家庭的孩子需要担负的事情更多,比起自己的理想和兴趣,让父母尽快脱贫才是为人子女最优先的考量。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南京网上配资-前十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